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未來五年教育信息化怎么搞 聽聽教育部怎么說
日期:2016/8/19  來源:本站  點擊數:
9月初,教育部發布《關于“十三五”期間 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 (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了未來五年對教育信息化的規劃,小編找出其中一些重點:
一、基礎網絡設施建設和硬件設備
《意見》中提到,加快推進“寬帶網絡校校通”,實現學校的寬帶和無線網絡覆蓋,各級各類學校普遍具備網絡教學環境和備課環境,鼓勵具備條件的學校配備師生用教學終端。另外繼續推進“班班通”和“人人通”。
二、規范教育基礎數據的管理,推動數據的開放、共享
1、要從用戶需求出發,積極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創新管理平臺、資源平臺的建設、應用模式。加快制定教育基礎數據管理辦法,推動數據的開放、共享,保證數據的安全、準確。、
2、開放系統接口,加強資源平臺、管理平臺的互通和銜接,支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教育機構、企事業單位利用國家已有系統開發相關應用。
3、整合中央、省級教育數據中心資源。各地要根據信息化教學實際需求,做好資源服務平臺建設規劃論證,充分利用現有通信基礎設施,加快推進資源服務平臺建設,鼓勵企業根據國家規定與學校需求建設資源服務平臺,最終形成覆蓋全國、多級分布、互聯互通的數字教育資源云服務體系。
3、讓名校優質資源在更廣范圍內得到共享,繼續建設”名師課堂“、”名師工作室“、”名校網絡課堂“建設。
4、加快制定數字教育資源相關標準規范,加大數字教育資源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進一步確立通過市場競爭產生優質資源和通過深入應用拓展優質資源的機制。鼓勵企業積極提供云端支持、動態更新的適應云服務、移動計算等新技術的新型數字教育資源。要通過“市場競爭+政府補貼”的機制大力培育數字教育資源服務市場,積極探索在生均公用經費中以“數字資源券”等形式列支購買資源服務費用的機制,將數字教育資源的選擇權真正交給廣大師生。
5、在教學中融入信息化元素,通過信息技術促進各學科教學內容和模式的變革。比如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推進“眾創空間”建設,探索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與創新意識,使信息化教學真正成為教師教學活動的常態。
6、從基礎教育到職業教育各個階段的重點方向。
基礎教育:以“課標”修訂為契機,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各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改革,推進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的深度應用;同時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
職業教育: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升實訓教學水平,通過開發虛擬仿真實訓教育應用軟件,建設一批融匯仿真技術、體感技術等新技術的職業教育信息化實訓基地;開發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信息化課程,通過遠程教學,同步操作直播等方式,提升職業學校日常教學水平。
高等教育:通過消化吸收MOOC、翻轉課堂等新型教育模式,創新高校教學、管理模式;積極推動跨學校、跨地區課程共享服務,推動線上課程學分互認,促進高等教育優質資源廣泛共享;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以信息化促進高校提升科研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推動跨校協同創新。建設好開放大學,利用信息技術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終身教育。
終身教育:要充分發揮資源平臺和網絡學習空間的作用,在資源平臺上積極引入終身教育資源和學分銀行機制,完善以網絡學習空間為基礎的學分認證、學分互認、學分轉換機制,以學習空間貫通學校教育與繼續教育。